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
近日,我院神经内科联手介入科、CT室等专科优势通过介入一次性为患者解决颅内两个动脉瘤。标志着我院研发诊疗新技术、拓宽医疗服务取得的又一新进展。
45岁的杨女士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被送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急诊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入院时,患者已经意识模糊,小便失禁。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艳春和主任医师张国利立即为患者施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患者颅内长有两个动脉瘤,且两个动脉瘤都已破裂引起出血,患者危在旦夕。经组织专家会诊,两个动脉瘤分别位于左侧腁周动脉和左侧大脑中动脉,如果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手术需要分两期进行,且两次手术间隔需在两周以上,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且开颅手术患者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增多,医疗费用将大幅增加。如果采用介入治疗,则可同时处理两个动脉瘤,也降低了治疗费用和风险。经我院远程会诊系统联系湘雅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会诊,确定详细治疗方案。在湘雅医院刘凡教授的现场指导下,神经内科、介入科、麻醉科多科协作下,杨女士的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辅以脑脊液置换及药物治疗,杨女士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即可正常进食,第五天,头痛症状消失,并能自己下床活动了。住院十天后,患者康复出院。据了解,此类病人以往都是远赴省级医院治疗,不仅仅住院难、护理不方便且医保农合报销比例少,个人负担重。此类手术的顺利开展,不仅可以免去患者外地就医、舟车劳顿、个人负担重、家属护理不便等诸多困难,而且还能为患者省下数万元的诊疗费用。
我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李艳春介绍: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而位居第三,但死亡率高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一。并且此类病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约20%的患者有2个或2个以上动脉瘤。这次手术是我院多专业间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力合作的又一典范,也是我院神经内科、介入技术诊疗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尝试。(杨晓 朱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