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医院新闻详细

为了“巴掌男孩”——我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一名极早早产婴儿记实

发布时间:2016-08-18 11:43

            8月5日,牵动着我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巴掌婴儿”终于健康出院了。妈妈周女士小心翼翼地从护士手中接过娇嫩的宝宝,随行的家属激动地向医护人员送上了一面锦旗,十四个烫金的大字“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是此时此刻他们一家人最想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说的话。
“巴掌婴儿”是个早产宝宝,胎龄仅27周,出生体重仅1.05千克,说起这个孩子,主管医生明靖淞不禁感叹:“他刚从产科转科来的时候,身体还不过我的一个手巴掌大”。说着他还比划了一下自己的手掌。

                                                                  41岁高龄产妇早产,艰难诞下“巴掌男孩”
            诞下这个“巴掌婴儿”的产妇周女士是贵州黎平人,今年41岁,已经生育过两个孩子。但是,第三次怀孕的她,却吃尽了苦头。周女士回忆说:“可能也是因为年纪大了,我以前生孩子的时候,几乎没有(妊娠)反应,但是这一次,(妊娠)反应特别剧烈,时常头晕、呕吐,走不了几步就觉得累!”
怀孕的前几个月,周女士甚至在家里出现过昏厥的现象,当时以为只是怀孕导致身体太累,也没放在心上,直到6月5日,怀孕还不足7个月的她,腹部开始疼痛的厉害,送到医院的时候,才发现羊水已经破了,并且宫缩越来越剧烈,腹里的宝宝危在旦夕。
           为了保障产妇和孩子的生命安全,当地医院火速将周女士转送到我院的产科。接诊的产科副主任医师石艳芳介绍说:“医学上,我们将胎龄28周以下的胎儿定义为流产儿,因为孩子身体各方面发育都不完全,存活率往往不高。而且检查发现,宝宝胎心较慢,很可能会缺氧窒息。”
再回忆起那个危急的时刻,周女士倒是已经笑得云淡风清,她说:“我凌晨1点整进入产房直到4点38分生下孩子,在这3小时48分钟,我经历了人生最漫长的等待,当时什么都没想,我把我和孩子都交给了医生,我对孩子有信心,对医生有信心!”
            伴随着一声微弱的啼哭,产房的医务人员长舒了一口气,这个早产宝宝顺利出生了。男孩,母子平安!只是宝宝实在太虚弱,仅仅1.05公斤。她还没来得及多看几眼,孩子就被送进了新生儿科的重症监护室。



                                                                                                                             

                                                        生死关头,每分每秒见证生命的奇迹
            刚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巴掌婴儿”就因为肺部发育不良,时常出现全身发绀的现象,加之长时间精神状态不好,科室的医护人员形容他,就像是一直发蔫了的“小茄子”。
入院约15天左右,“巴掌婴儿”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大家悬着的一颗心正要放下,危情却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那天凌晨,正值主管医生明靖淞当班,只听一声刺耳的警报声陡然响起,“不好!21床的‘巴掌婴儿’病情告急!”所有值班的医护人员火速赶到病床前。据明医生后来回忆,他当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因为他的胎龄太小,任何危机都可能是致命的!”。监护仪器显示小家伙出现呼吸暂停,明医生立马为“巴掌婴儿”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可孩子没有半点反应,紧接着进行物理刺激——弹足底、抚摸背部……等等。都尝试过了,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复苏囊正压通气,小家伙依旧没有反应,低垂的脑袋,紧闭的双眼,没有一丝生机……。明医生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他知道,呼吸暂停的时间越久,孩子就越危险。他当机立断,马上实行气管插管,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终于,“巴掌婴儿”开始有了微弱的呼吸。在这生死关头,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全力救治,使他又一次挺了过来!
抢救过后,科室一如既往的安静,但此次此刻,仿佛能够听到医护人员们血液沸腾的声音。正如明医生所说“抢救这样的早产儿,我时常感觉在见证生命的奇迹!”
            孩子们现在或许还不懂得什么叫“劫后余生”,但是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却每分每秒都在见证着这样的生命奇迹!



                                                                                                                     

                                                   60天精心守护,助“巴掌婴儿”渡“八十一难”
           新生儿科的重症监护室里有很多像“巴掌婴儿”一样的早产宝宝,因为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他们都被安放在恒温箱里,箱体上挂着许多张卡片,如特级护理卡、发育记录卡等等,有的卡片上甚至都精细到每天每公斤体重热卡的供给分配等。这些正在恬然酣睡的小家伙们躺在温箱内,全然不知守护着他们的医护人员正在帮助他们远离死亡、健康出院的道路上倾注了多少心血!
但是,在这群宝宝中,“巴掌婴儿”又显得格外特别,他是出生体重最轻、胎龄最小的。因为各器官功能发育极不成熟,并发症多,他的状况牵动着新生儿科每个医护人员的心,据科室李医生回忆,“那时候大家交班,都会特别询问一下‘巴掌婴儿’的现状,因为这样小的婴儿要长大,真是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啊!”
如果说“巴掌婴儿”要健康长大真要历经“八十一难”,那新生儿科室的每个医护人员都是尽忠职守的孙悟空,呵护着他远离死神、为他驱走病魔——不仅有精心的24小时专人监护,同时积极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抗感染、中心静脉置管、营养支持,等等。
艰难的 60个日夜,医护人员终于帮助这个顽强的小家伙闯过了呼吸关、感染关、营养关等种种早产宝宝需要面临的关卡,最终他的生命体征稳定了下来。更值得欣喜的是,就在这短短的60天里,“巴掌男孩”的体重已经增长到2.4公斤,并且各项生命体征都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刚来的时候,他可瘦了,现在都有双下巴了!”新生儿科室的护士兴奋地说道。
         “巴掌婴儿”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在极早早产儿的救治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用爱心仁术和精心责任为了每一位新的生命擎起一盏希望的明灯!(杨晖)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为了“巴掌男孩”——我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一名极早早产婴儿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