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唱响 健康呼吸——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探索“唱歌”辅助治疗方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6月30日,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示教室传来阵阵歌声,近20名患者围坐在一起,在护士长的指挥下,齐声唱起红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据了解,这是我院探索的呼吸类疾病辅助治疗的新方式。呼吸内科副主任张国刚介绍,人在唱歌时,呼气的持续时间通常较长,而吸气时间很短,在此过程中,肺部摄氧、交换气体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血液循环系统所携带的氧气能够更有效到身体各部位,有助于患者疾病的逐渐好转。
“我们科室80%以上都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此次正值“七一”党的生日,一说到红歌合唱,大家都非常积极!”护士长周牡丹介绍,自安排合唱活动以来,很多患者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红歌的旋律一放出来,大家跟着曲子就能唱。
“我们对于红歌都有着很深的情怀,尤其是大家一齐唱起来,都非常有感触,为国家强大而自豪。”已经有近50年党龄的吴奶奶,在退休前是一所职校的校长,一个月前因为患结核性胸膜炎住进了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我每天都会去唱歌,可能唱的不好,但是多唱一唱,感觉对自己呼吸还是有帮助的,出院回家了,我也要坚持唱。”
“唱歌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娱乐,心情好了,病也好得快!”今年69岁的彭大爷半个月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同大家一起合唱时,他笑的像个小孩,“我这个就是慢性病,要打‘持久战’,所以心态非常重要,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对抗疾病!”
近年来,呼吸类疾病,尤其呼吸类慢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而患者普遍高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低是疾病治疗的难点,积极探索切合患者的辅助治疗方式,提高这一人群对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能力,一直是我院呼吸内科努力的方向,该院通过院内健康宣讲,院外科普知识进社区等方式,向慢病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如怎样开展呼吸操、如何进行腹部呼吸,慢阻肺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制剂、如何进行家庭无创通气等,收效良好,并获得了患者的普遍好评。
合唱现场
慢阻肺患者药物吸入示教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