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医院新闻详细

【大医精诚在湖一】 平凡中诠释医者初心,奉献里彰显济世大爱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田鹏侧写

发布时间:2023-08-18 18:57 本文来源: 宣传统战部



自古至今,人们都认为医学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但医生的成材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怎样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

对于田鹏来说,一个“好医生”就是做好每一天的点滴小事,管好每一位患者,处理好每一个化验异常,认真对待每一点病情波动,做好每一次医患沟通,常怀感恩之心,热爱生活,为医院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持之以恒。从医十一年,他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践行了一个“好医生”的初心。

关于生命之重,田鹏医生更是能感同身受,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师,他能清楚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在危重患者生命的灰色地带与死神作斗争成为他的日常。对于患者的生命,他有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千万白衣战士中的一员,他始终坚守着生命的最后防线。

爱岗敬业 甘于奉献



2012年从南华大学毕业后,田鹏如愿来到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事重症医学科工作,自此后,他始终坚守在医疗第一线,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他将拯救生命视为己任,主动承担各种工作及任务。一次凌晨,一名并发多脏器衰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被120急救紧急送往湖医附一医院,接到此消息后,田鹏主动放弃休息,从家中第一时间赶往医院救治患者,在他和同事的精心治疗下,通过对患者病情反复研究讨论,最终使患者顺利的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出ICU

他曾挽救过一名老年重症患者,为其接上生命之管。该患者85岁,脑梗塞后遗症多年,遗留肢体偏瘫,吞咽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误吸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收住ICU,对其进行了上呼吸机、气管镜、抗感染等处理。对于这种老年病人来说,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空肠营养支持,于是田鹏医生对该患者在床旁进行胃镜下空肠管置入术,在手术时发现患者幽门狭窄,置管非常困难,平常20分钟就能完成的操作,这次整整用了2个小时才终于置管成功。有了这根“救命”的管道,患者营养状态得到有效改善、感染迅速得到控制,最终顺利脱机拔管。

每当一个危重病人转危为安,转出ICU后,田鹏虽然觉得身体很疲惫,但是心里却十分轻松。对于医生来说,病人转危为安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他用尽他最大的力量去救治每一位患者。每一次,在科室接收了特别危重的患者后,他晚上就会睡不安稳,脑子里总绷着一根弦,甚至有时即使不在医院,心里也总是想着患者的各种情况,时常担心患者的病情有变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一直是他工作和生活的重中之重。

潜心钻研医术精湛

参加工作以来,他致力于提升医疗能力技术水平,熟练的掌握了ICU常见的传统规范化的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及中心静脉压测定、多发伤、失血性休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损伤控制治疗等较新的治疗理念、危重患者系统规范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服毒患者的血液灌流治疗、危重患者的床旁连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ECMO治疗技术等医疗技术。同时,他还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种竞赛、病历汇报、学术讲座等并获得荣誉奖项。

尽管已有多种成就,但他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持续学习,勇攀医学高峰,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2016年,他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习进修重症患者床旁胃镜治疗,并在医院率先开展床旁胃镜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在他的刻苦钻研下,成功完成了怀化地区首例胃镜下胃空肠造瘘术。

2018年,他在深圳南山区人民医院学习掌握了损伤控制的新技术—REBOA(复苏性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并且率先在院内成功开展实施。由于他精湛的医技,科内绝大部分的经皮气管切开术、胃镜下空肠管置入术、胃镜下胃空肠造口术等操作均由他亲自上阵,并多次得到院内外的嘉奖和表扬,更获得了许多患者的认可和尊重。

舍己为人 “逆行”抗疫

作为医者,田鹏医生始终牢记为民初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主动请缨,投身疫情阻击战之中。

2022年1017日怀化市主城区爆发新冠疫情后,他主动报名参与中方方舱医院收治新冠患者,1022日作为首批到达中方方舱的骨干人员,当天夜里开舱担任病区医疗小组的组长,24小时内收治确诊患者100多例。疫情后期他调往3号方舱任副主任,负责整个3号方舱的医疗救治工作,经过二十余天高强度工作,共收治阳性患者200余名全部转阴出院。

刚结束一场大战,他还未能休息,在医学隔离期刚结束时,怀化市主城区紧接着爆发了第二波疫情,作为有着抗疫经验的“老将”,他率先支援到本院感染病区,先后共收治50余人阳性病人。

随着127日新冠疫情政策全面放开之后,全国各地疫情大爆发,特别是重症患者,数量达到高峰。北京首先面临着大批重症患者的冲击,当听到需要ICU医师支援北京重症的时候,他第一个报名参加,来到北京之后医疗队负责接管一个新的重症病区,从收治第一个重症病患开始到最终撤离,他始终坚守在一线岗位上,即使自身“阳了”也放心不下病区的重症患者,在退热之后,不顾自身仍未痊愈的身体,依旧奔赴到患者身边守护病患。

坚守在ICU病房一线救治病人长达半月,先后共收治50余位重症患者,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感谢。直到202315日支援北京回来,他已经接近三个月未回家,期间只能通过微信、电话同家人联系,但此时怀化地区仍然处于疫情的高峰期,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处于满负荷运载状态,他顾不上休息,带着北京重症医疗队的抗疫经验迅速回到科室继续参与重症新冠病人的救治工作,和同事们一道成功救治重症新冠肺炎150余例。

大爱情怀 并肩作战

田鹏同志的妻子也是我院的一名护士,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她同样怀抱奉献精神,积极的投身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

因为疫情,重症医学科分为两个病区,一个隔离病区一个收治普通重症患者,两个病区相隔一层楼,她主动要求去重症隔离病房。虽然与田鹏医生相隔只有一层楼,但是两人却不能见面,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由于夫妻二人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当时年仅2岁的女儿无人照顾,无奈只能送往老家。

2022年10月怀化地区疫情再度爆发,在田鹏同志支援方舱医院、支援本院感染科及支援北京医疗队这三个月期间,她也同样奋斗于医院抗击疫情一线中,家里的两个小孩只能交给外婆一人来照顾。尽管期间家人也经历着新冠感染,但是因为医院繁重的任务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关心照顾她们。

因为抗击疫情,他们经常无法兼顾家庭和工作,他们心中的天平倾向了工作。疫情让他们和家人本就不多的团聚变得更少,他们也是身为人子人父人妻,他们也有对家人的不舍,更想守卫在自己的家人身边,但是职业的使命感让他们变得坚强勇敢,他们从未退缩,毅然前往抗疫一线。谈起这段经历,他们表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让我安心地为防疫工作做贡献”

提起这些艰辛,田鹏医生总是淡然一笑,他说到:“要想当好一名医生,不能吃苦是不行的,特别是重症医学科更是如此。因为重症医学科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是守不住了,患者的生命之花就要凋谢了。只有我们的坚守,才能点燃患者的希望之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是重症患者生的希望。我真的热爱医学特别是重症医学这个职业,我很享受一次次把危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那种成就感,但有时我也会被一个个生命的离去深深刺疼,甚至寝不寐,食无味。但没办法,这就是医学,她是一门缺陷科学,你永远没法做到完美,但你却要努力去做完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欣慰。”

回望从医这11年,他就像一块海绵不断的从周围汲取养分,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和提高,使自己的医德医风更加高尚和纯洁!他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从医理念,坚守医者仁心的从医准则。


责编:曾欢欢

一审:蒋涛谦

二审:周   睿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大医精诚在湖一】 平凡中诠释医者初心,奉献里彰显济世大爱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田鹏侧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