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疗在湖一】 二十载乳腺增生终得消,中医解愁有妙招
“李医生,真是太感谢您了,经过您的治疗,我现在心情好很多了,乳腺增生复查也没有了”。
12月2日,王女士(化姓)一大早就来到了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将写有“医德高尚亲和仁爱 医术高超严谨精湛”的锦旗亲手送到了中医科副主任李哮天医师手上。
据悉,王女士在二十年前因乳房胀痛、刺痛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乳腺增生”,经多次治疗却未见好转。王女士心思细腻、敏感,平时容易生闷气,易心烦心燥,情绪欠佳时乳房疼痛总会反复发作。
今年上半年,王女士乳房疼痛再发,经人介绍至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李哮天医师处就诊。李医师通过详细的问诊、切诊了解王女士的具体病症,并开展对症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女士发现自己乳房不痛了,心情也越来越好。复查B超后,王女士惊喜的发现自己二十来年的乳腺增生竟然没有了,为表示对李医生的感谢,特意送来了锦旗。
李哮天医生表示,西医认为乳腺增生的形成与女性的内分泌水平、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增加,因为这会导致乳腺组织增生。许多乳腺疾病都可能表现为“增生”,比如良性的乳腺纤维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炎等,恶性病变如乳腺癌等。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结节属于“乳癖”的范畴。清代医学著作《疡医大全》就有记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乳房是肝经循行之处,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易于怫郁。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郁,忧思多虑或心烦急躁易怒,胸闷嗳气,而乳房疼痛与肿块大小变化,也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中医将乳癖分为肝郁气结、气滞血瘀、肝郁痰凝三种证型。
1.肝郁气结:是引发乳腺结节的重要因素,七情不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结于肠子络则疼痛结块。故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治疗乳腺结节的主要原则。
2.气滞血瘀:病情稍重的乳腺结节患者会出现乳房疼痛及肿块,这是血瘀的主要表现。忧思恼怒,抑郁寡欢,必致肝气不畅,气机阻滞,久则由气及内,使血行不畅,乳络闭阻,气滞血瘀,凝结成块,不通则痛。一般经期过后气血得到疏泄,肿痛可随之减轻,所以治疗乳腺增生应注重活血化瘀,疏通乳络。
3.肝郁痰凝:肝气郁结,肝气乘脾,可致脾虚痰湿内生,肾气不足且冲任失养。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灼津为痰,痰、气、瘀互结而成乳腺增生。因此痰凝在乳腺增生的发病上有一定影响,化痰软坚,消肿散结可促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对于乳腺增生及乳腺结节的患者,预防与调护同样重要。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及时治疗子宫及附件的慢性炎症、月经不调等疾病;每3个月复查1次,尤其是未排除乳腺癌可能的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诊,甚至进一步治疗。
作者:全宝菊
责编:曾欢欢
一审:蒋涛谦
二审:周 睿
终审:金丽花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